“若是大炮也能用上……”方中履听得眼睛发亮。
“大炮不行。”刘磊摇头道:“按照我的计算,大炮的发射药燃烧越慢越好,当炮弹到达炮口时,火药才刚刚烧完最佳。所以在制作大炮装药的时候,要使用没烧透的木炭,而且在大锅蒸制以后,要将火药再重新磨成粉,而且越细越好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方中履对刘磊十分信服,默默记下了这些要点。刘磊告诉方中履的火炮装药制法,其实是十九世纪才有的栗色火药,这种火药燃烧缓慢,可以给予弹丸充分的动能,同时因为膛压变小不容易发生炸膛事故。
以刘磊的能力,就算制作出更好的发射药也不是难事,只是现在许多原料无法量产,火器的材质太差也无法承受太高的膛压,所以也只能日后再说了。想到这里刘磊也不止一次的感叹,果然科技树的发展需要平衡,任何一个分支崛起到了特定程度,都要被其他分支拖后腿的。
刘磊在这里住了两天,让木匠帮他做了一辆车。那是个只有木架和两个大轮子的简易车辆,两边横木上还有穿钢釺的凹槽。这就是刘磊要木匠打造的东西,专门用於安置大炮的炮车。
至於那尊大炮的陶范终於算是烧好了,当陶窑慢慢冷却,工匠们把那个陶器拉出来才松了口气,这么大的物件没有烧得开裂,手艺也算非常不错了。
刘磊命工匠们将陶器打开,三片陶器拆掉之后,里面的木头已经差不多变成碳了。由於提前在表面抹了油,木炭与陶器没有任何粘连的现象,这让刘磊非常满意。
“副总舵主,你是打算用这个陶范铸炮?”方中履问道。
刘磊点了点头道:“陶器的溶解温度在2000到3000度左右,铁汁是1500度,应该不会有问题的。不过在使用前要先给陶范预热免得炸裂,这是个有些麻烦的问题,如果能用铁范铸炮就好了,我们先试试看吧。”
在刘磊的指挥下,大家将陶范拚接起来,埋入沙子里,只留下浇筑口在外面。随后众人开始在周围架起木柴点燃,给陶范预热,与此同时铁匠作坊里重新开始溶铁水准备铸炮。
眼见预热差不多了,方中履亲自上阵,他先用铁棍在铁水中卖力搅动一阵去除气泡,随后便与几个铁匠带上石棉手套抬起坩埚,将铁水缓缓注入浇筑口内。铁水是分三次倒入的,两次之间相隔五分锺以便让气泡充分释放,这样能大大提升火炮强度。在刘磊的指挥下,众人一起工作,直到铁水溢出这才停了下来。
等了差不多半个时辰,铁水开始渐渐凝固,工匠们破去外面的砂层,露出下面仍旧是火红色的陶范。刘磊见到铁水已经凝固,对方中履道:“不要让大炮完全冷却,我们还需要去除毛刺,最好是在温度高的时候更容易加工。”
方中履点点头,刘磊虽然知道原理但真正有经验的人却是他,何时打开陶范必须由他来决定。又经过了差不多一个时辰,方中履感觉差不多了,他立刻命令工人们用铁钩打开陶范,将其中的火炮露了出来,此时大炮仍旧是一片通红。